问问律师

  本网站为公益性质,由全国十大律师事务所--中银律师事务所支持,十佳青年律师领衔,整合江苏、南京律师资源,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诉讼费计算律师费查询省高院文件查询司法解释RSS订阅

  案件代理联系电话:15251840888
  咨询合作联系方式:QQ 57641064

联系律师
南京律师网
【江苏省高院】代持股纠纷真实案例
关键词:南京律师,南京律师事务所,南京法律顾问律师
  张某与林某股权转让纠纷上诉案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2)苏商外终字第0009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张某。台湾居民。

  委托代理人尤金福,江苏天茂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刘芳,江苏天茂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林某。台湾居民。

  委托代理人严耀帮,江苏严耀帮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李春蕾,江苏严耀帮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第三人南京A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C,该公司总经理。

  原审第三人张C。

  原审第三人李D。

  上诉人张某因与被上诉人林某、原审第三人南京A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张C、李D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不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宁商外初字第1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张某的委托代理人尤金福、刘芳,林某的委托代理人严耀帮、李春蕾,张C(亦系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D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张某一审诉称:2005年6月28日,张某与林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一份,约定林某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权其中的10%转让给张某,转让价格为30万元,因为张某、林某均是台湾居民,根据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台湾居民在大陆并购或设立企业,其协议、合同、章程应当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领取批准证书后方可领取营业执照或办理工商登记的变更。本案中林某将A公司的股权由大陆居民张C、李D代持,其行为违反了外商投资企业法的强制性规定,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规避行政审批的行为,林某不是A公司的合法股东,无权转让A公司的股权,将股权转让给张某的行为也未取得政府及有关对外经济职能部门审批,转让行为无效。综上,林某的行为已经侵害了张某的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1、股权转让协议无效;2、林某归还人民币30万元及其利息(利息自2011年3月10日起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至判决给付之日止);3、林某承担本案诉讼费。

  第一次庭审之后,一审法院经审查认为本案讼争合同应为有效合同。一审法院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就讼争法律关系的效力向张某进行了释明。在一审法院依法对张某释明之后,张某变更诉状称:根据《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1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2条的规定,外资企业资本发生重大变动、股权转让属重大或实质性变更须报审批机关批准,未经批准,法院应当认定股权转让协议成立、未生效,故将诉讼请求变更为:1、判令确认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2、判令林某及A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股权转让协议履行报批义务;3、判令林某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林某一审辩称:1、股权转让协议真实存在,张某也已经作为A公司的股东参加了股东会,行使了股东权利,该协议的有效性不容置疑;2、张某变更后的诉讼请求,其主要依据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该司法解释主要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司法解释,内资公司股权转让不需要报批,也不存在股权转让合同已成立但未生效的情形,且张某代理人亦明确陈述A公司不属于外商投资企业,认可本案不应适用该司法解释,这一观点与林某一致,因此张某诉讼请求于法无据,请求法院驳回张某诉讼请求。

  第三人A公司一审述称:1、对张某、林某之间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情况不是十分清楚;2、从工商登记资料来看,A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国内企业,属内资企业的性质;3、林某与张C、李D之间的协议是否履行报批义务不影响张某、林某之间合同的有效性:4、张某、林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长达六年,而张某在六年之后才要求报批,张某对不报批有过错。

  第三人张C一审述称:2002年的时候我咨询过工商局,工商局答复我按公司章程办,A公司的章程对股权转让有规定,所以我们对股权转让没有履行报批手续。

  第三人李D一审述称:林某40%的股权是用我的名义登记的,我与林某之间的协议是真实的。

  一审法院查明:

  2002年6月1日、7月1日,林某(甲方)分别与张C、李D(乙方)签订一份协议书,约定:为设立A公司,由林某出资购买长虹驾校改制为A公司,其中60%的股权委请张C的名义代表登记及担任法定代表人、40%的股权委请李D的名义代表登记;林某委请张C的名义代表登记及担任法定代表人的酬劳为每月500元;行使A公司的权利及义务全部归林某(林某有权出让),与张C、李D无关;如林某委托张C、李D的名义在A公司的股权代表登记及法定代表人需要变更及过户,张C、李D须无条件随时配合。2002年7月2日,A公司设立。A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公司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东为张C和李D,其中张C出资额为6万元,占A公司60%股权,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D出资额为4万元,占A公司40%股权。2005年6月28日,林某(甲方)与张某(乙方)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方同意将其A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乙方;股权折合人民币30万元;转让时间为2005年7月1日;从2005年7月1起,乙方作为A公司股东,应享有其权利,并承担其相应的义务。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张某向林某支付了股权转让款30万元,并以A公司股东身份出席公司股东会议。2010年9月23日,张某出具委托书,表明授权林某出售其在A公司的股权。

  一审法院认为:

  一、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

  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问题。本案系涉台民商事纠纷,应比照涉外案件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虽各方当事人在诉前未能约定解决纠纷所适用的准据法,但各方在诉讼中明确表示选择适用大陆法律,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一审法院确定大陆法律作为解决本案纠纷的准据法。

  二、关于张某与林某之间股权转让协议是否须经审批才能生效问题

  张某关于林某与A公司名义股东张C、李D之间的代持股协议应先行审批,林某与其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应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需要经审批机关批准才能生效,未经批准,该股权转让协议应处于未生效状态的主张,一审法院认为,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经审批机关批准才能生效的合同是指设立、变更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合同,而林某作为A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张C、李D之间关于代持股等相互权利义务的约定,与设立、变更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不同,代持股行为不会必然导致两者之外其他法律关系的变更,该代持股协议与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所达成的合约无本质区别,法律和行政法规对该种协议并无报批的要求。虽然A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中显示的股东为张C和李D,但实际出资人为林某,林某、张C、李D对此节事实均予以确认,林某与张C、李D之间的代持股协议,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A公司经营所涉的驾驶员培训行业不属于当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限制和禁止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有效,对协议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张某在庭审中陈述其在受让林某的股权时,对林某与张C、李D之间的代持股行为并不知晓,甚至误认为A公司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的股东即为林某,对此,一审法院认为,张某在受让林某的所谓股权时,明知林某是A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且张某在与林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并未约定股东名册变更事项,张某所提供的证据也无法证明其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至诉讼发生之前长达数年的时间内曾要求对其股东身份予以显名和变更实名登记,反而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依约向林某支付了转让金,也以股东身份数次参加A公司的股东会议,行使股东权利,并在之后授权林某出售其在A公司的股权,亦可进一步印证张某对其隐名股东身份的认可及双方对该协议效力和内容的确认。此外,A公司的名义股东张C、李D对林某转让“股权”于张某也均未表示任何异议。因此,一审法院认为,张某受让的并非法律意义上的股权而是林某作为隐名股东、实际出资人的隐名投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投资权利和义务,该转让行为只是自然人之间的合同行为,不会当然导致两者之外其他法律关系的变化,A公司的企业性质及股东名册亦不会据此而变更,故张某与林某之间的协议不属于设立、变更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合同,无需审批,合法有效。综上,张某关于林某与其之间的协议应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需要经审批机关批准才能生效,未经批准,该协议应处于未生效状态的主张,于法无据,一审法院不予采信。张某要求确认该协议未生效并要求林某及A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该协议履行报批义务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不予支持。林某关于双方之间协议真实有效、无需报批的抗辩理由,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予以采纳。据此,一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一审案件受理费80元,由张某负担。

  张某不服一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支持其诉讼请求。其上诉主要理由为:1、林某与张C、李D之间的代持股权协议属于A公司股权的重大变更,应当履行报批手续,并办理股权的工商变更登记至林某名下,否则属于成立未生效的合同。2、A公司的实际投资人是台湾居民林某,因此A公司是外商投资企业。林某与张C、李D签订的协议,林某与张某签订的协议均属A公司的重大变更,应当办理批准手续,否则属于成立而未生效。3、林某没有将A公司的股权在工商部门变更登记到自己名下,故其不是A公司法律意义上的股东,其与张某签订的协议当然属于成立而未生效。4、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外资企业股东,股权转让协议需要报批才生效。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协议同样应该报批。

  林某二审答辩称:1、A公司是内资企业,林某与张C、李D之间的代持股协议合法有效。2、林某与张某之间签订的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请求维持一审判决。

  A公司、张C、李D二审述称,请求维持一审判决。

  本案二审的争议焦点为:林某与张某之间签订的协议的效力。

  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各方当事人均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

  各方当事人二审中均未提供新的证据。

  本院认为:

  一、 关于本案准据法

  本案系涉台民商事纠纷,一审法院确定大陆法律作为解决本案纠纷的准据法,本院予以确认。

  二、关于林某与张某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首先,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林某与张某签订涉案股权转让协议时,张C、李D系A公司的名义股东,林某是A公司的隐名股东、实际投资者。张某作为涉案股权转让协议的受让方,事先必定会对A公司的股权状况进行了解,因此其对上述事实应是明知的。其次,从涉案股权转让协议的内容来看,该股权转让协议对办理股权变更登记事项没有任何约定。再次,张某在签订涉案股权转让协议后数次参加A公司的股东会议,并在之后授权林某出售其在A公司的股权,但直至本案诉讼前其从未对股东登记问题提出异议。在此情况下,一审法院认定林某与张某签订涉案股权转让协议所转让的并非法律意义上的股权而是林某作为隐名股东、实际出资者的隐名股东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投资权利和义务并无不当。本院认为,张某与林某签订涉案股权转让协议并非设立、变更外商投资企业的合同,不需要报审批机关批准,亦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的规定,成立即生效。对于张某要求确认涉案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并要求林某及A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该协议履行报批义务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张某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其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80元,由张某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王天红

  审 判 员 徐美芬

  代理审判员 罗伟明

  二○一二年六月十九日

  书 记 员 陈 亮

点击返回首页